辽宁省沈抚新区滨河路11号
2021年的初雪如约而至,沈阳研究院主院区内银装素裹,分外妖娆。
8日上午,在忙碌的职工扫雪队伍中,一群年轻的身影格外显眼,他们就是沈阳研究院在读研究生们。趁着休息间隙,他们堆起雪人,释放着年轻人的热情。圆圆滚滚的雪人,戴着红色围巾,加上煤块乌黑的眼睛,表达出科技工作者赓续红色基因和对煤炭科研事业的满腔热情。
2019年以来,研究院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、规范导师队伍,将研究院招收的研究生纳入重点实验室统一培养,开放仪器设备资源,严格规范论文选题、中期检查、毕业论文送审等培养环节;设立研究生工作室,建立了符合在站博士后、博士生、硕士生学习科研工作的学术研究机制。此外,以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—重点联合开放基金项目为载体,重点实验室与大连理工大学、东北大学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、中国矿业大学、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、中南大学、山东科技大学、石家庄铁道大学等10余所省内外高校建立了开放共享机制,加强学术交流,共同培养研究生,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。
目前该培养模式初见成效,目在读研究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项,普遍开展了深部多物理场条件下煤岩瓦斯吸附-解吸-渗流、多元气体竞争吸附与煤自燃升温氧化耦合、工业环境气体爆炸特性、气体光谱分析等科学实验测试,仅2021年就申请发明专利2项、发表SCI/EI收录论文4篇、参编著作2部、正在撰写论文6篇。
在实验室的两年多时间里,所有在读研究生深深感受到了导师、重点实验室员工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,他们这样说:
——任少魁:“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,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,是我的导师把我引向壮丽的人生。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!”
——王敬燕:“在实验室的每一天都非常充实且受益良多,我必将全力以赴,让时间去证明。甘之如饴的过程,也是自我完善的必经!”
心有所信,方能远行。我们相信,沈阳研究院研究生工作一定能收获满园芬芳。